虚拟电厂如何实现与电网的协同?
虚拟电厂(VPP)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策略实现与电网的协同,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下将详细介绍虚拟电厂与电网协同的技术实现、策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虚拟电厂与电网协同的技术实现
云边协同
云边协同通过云管边端架构,实现从底层资源到电力系统的虚拟电厂信息通信架构。云端服务器集成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和分析来自全网的海量数据,优化能源调配和价格设定。边缘计算设备部署在电网的关键节点,独立执行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减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云边协同技术提升了虚拟电厂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云端和边缘设备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更快速的决策响应,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
虚拟电厂分布式协同控制系统包括上级电网协同控制层和虚拟调度控制中心。上级电网协同控制层负责与上级电网调度系统进行交互,实现配电网与VPP的良性互动。虚拟调度控制中心则负责集中管理与调度虚拟电厂的各类可控负荷、储能、发电等分布式资源。
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确保了虚拟电厂对分布式能源资源的高效管理和调度,通过协同控制实现了负荷的有序转移和故障的快速切断,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虚拟电厂与电网协同的策略
参与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优化策略
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优化策略,通过动态规划方法构建多时间尺度下虚拟电厂参与现货电能量-调频市场协同优化模型,提高虚拟电厂的经济性及利用效率。
协同优化策略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需求侧新型主体参与市场,丰富了电网调节手段,提升了虚拟电厂的收益和利用率,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快推动虚拟电厂发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度重视虚拟电厂的发展,通过试点示范、研究技术标准、市场机制和运营模式等措施,服务和支持虚拟电厂建设发展。政策支持和标准化建设是虚拟电厂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试点示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虚拟电厂的运营模式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为虚拟电厂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虚拟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进行统一优化调度,有效应对电力供需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虚拟电厂的灵活调度和控制能力使其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提供额外电力支持,在电力充沛时从市场中吸取多余电力加以储存,增强了电网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虚拟电厂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效率,通过集中管理和调度分布式能源资源,减少弃风弃光现象,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虚拟电厂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度,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虚拟电厂通过云边协同和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与电网的高效协同,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并通过参与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优化策略,提高了虚拟电厂的经济性及利用效率。虚拟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还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